11月14日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在五合校区文综楼415举办“庆祝南宁师范大学办学70周年学术系列活动”——“导师有约”第二讲,由我院杜晓杰副教授讲授,本次讲座主题为“台湾布袋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创’的东亚经验”。2022、2023级研究生参加此次讲座。
首先,杜晓杰老师对布袋戏发展史做出介绍。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 。早期的布袋戏为20-30cm的小偶,仅靠一个人的念白加唱词进行表演,表演的剧目也以传统的历史剧和仙侠小说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布袋戏在台湾地区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天台湾地区的布袋戏也由以往的20cm一人操控人偶演变到如今90-120cm多人同台表演的大型剧目。
接着,杜晓杰老师为大家播放台湾布袋戏的视频,通过视频可以清晰的看到布袋戏的形态以及表演手法。台湾布袋戏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留住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兴趣。杜晓杰老师提到:“传统文艺只有平民、大众化,才能够得以传承与发展。”而台湾布袋戏正好做到了此点。在台湾,有专门的电视频道进行播放布袋戏,以及将布袋戏拍摄成电影,将传统文化介入到大众的新型消费文化当中去,适应新型媒介的发展。杜晓杰老师又为同学们播放了布袋戏的拍摄现场视频,使同学们更加近距离的了解布袋戏的生产过程。现代的台湾布袋戏保留了大部分传统布袋戏的操作,再加以声、光、特效等手段,做成了连续剧,以玄幻的剧情,吸引了更多观众。
结合台湾布袋戏传承的成功案例,杜晓杰老师对于传统文艺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是国家保护,将一些深陷危机的传统文艺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制度和经济方面给予支持。其次是要进行产业开发,将传统文艺与竞技场对接,将文艺生产、表演纳入经济体系,使传统文艺成为生产性的经济部门,通过传统文艺场域与经济场相贯连,保持传统文艺的活性。
讲座最后,杜晓杰老师对于台湾布袋戏的成功做了总结。台湾布袋戏探索了传统文艺审美的创造性转化的可行路径,并且传统文艺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台湾布袋戏的场域适调也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亚经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本次讲座,杜晓杰老师以台湾布袋戏为例子,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教授简介:杜晓杰,河南漯河人,毕业于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文学博士学位。硕士生学术型导师、硕士生专业型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媒介社会学、审美文化批评。著有专著《多元共生:艺术批评的文化视野》,获第一批“广西青年文化人才”,“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广西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评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