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学院活动 > 实习专题 > 正文

博白芒编:指间飞舞的财富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5日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分享到:0

   

    勤劳多才的广西博白人凭借一双巧手,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和芒、蔓、藤等植物编织出篮子、花瓶、盘子等日常器物,衍生出博白芒编的最早形态。如今,博白芒编———指间飞舞的财富,为博白新一轮发展编织出了一幅更繁荣的壮锦。


“小芒编”织出“大世界”


  从1979年秋天两套精美的博白芒编工艺品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到带着东方情调叩开了北美市场的大门,博白芒编业走过30年的历程。
  

    一根小小的芒草,在编织者灵巧的手中变成花篮果盘、花鸟鱼虫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工艺品,漂洋过海销往60多个国家。小芒草织出了一个创汇产业、政府税收重点保护产业、农民增收的财富“大世界”。目前,博白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编织工艺品出口基地,全县编织企业近达400家。2009年,博白编织业产值达10.9亿元,从事编织加工业的农民达20多万人,人均编织收入1000多元。
  

    近几年来,博白芒编产品由当初的芒编发展到下现在以芒、竹、藤、木、草、纸绳、金属等为主要原料的混编工艺品,品种达到上万种。
  

    博白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子峰说,从最初的芒编到现在以芒编为主的博白编织业,不仅增加了博白县财政收入,还为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为博白县建设工业强县的目标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变废为宝促增收


  博白的水资源同样十分丰富,大大小小的池塘长满了水葫芦。“接天芦叶无穷碧”是对当地水葫芦长势的真实写照。令农民头疼的水葫芦,在编织业老板的眼里却成了“香饽饽”。成熟的水葫芦经过晾晒去掉叶子便成为芒编的原材料之一了。既消灭了烦人的水葫芦,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近年来,博白县大力发展香蕉种植,力促农民增收。农民卖香蕉,也可以卖香蕉叶。记者在博白县新毅编织工艺品有限公司就看到原材料仓库中堆放着不少的香蕉叶。“以前我们的很多原材料都要进口,原材料价格一上涨生产成本就提高,利润相对而言就降低了。经过我们不断地创新,充分利用当地可用的原料,大大降低了原材料的价格,企业效益就上去了。”该公司董事长陈英认为,原材料的成本直接关系到整个编织业的进出口贸易,摆脱原料进口依赖是目前企业增加利润的途径之一。
  

    据悉,现在博白芒编业的原料基本是当地自给。企业变废为宝,发掘出多种进口原材料的替代品,每年为企业节约不少生产成本,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政企联手共同打造聚宝盆


  在博白县城东工业园区,挖土机轰隆隆的响着,工人们忙着搬砖砌墙。该工业园建成后将吸引博白县规模较大的编织企业入驻,共同把城东编织工业园区和已具有编织基础的江宁、顿谷、水鸣、那林、浪平、双凤、东平、径口等乡镇的编织集中区建好,为编织企业提供一个低成本经营的环境,让一批能上规模、上档次、设备先进、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入园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博白编织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博白还计划在城东工业园区建设一个会展中心,让企业在场馆里向客商展示最新的编织产品,提供最便捷的采购渠道。
  

    为了更好发展编织业,博白政府每年通过奖励税收前几名的企业,激励编织业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引导编织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使全县编织产业不断壮大发展。近年来,博白县先后荣获“广西编织工艺品生产基地”“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等称号。
  

    为进一步打响“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品牌,促使编织工艺产业做大做强。“十二五”期间,博白县计划培植年产值超亿元的编织企业5家,超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进一步做大强大编织工艺品产业。

(07新闻班许媛媛发表于《中国县域经济报》第68期 总第567期)

编辑:韦玲玲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