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学院活动 > 实习专题 > 正文

李钟玉:怀揣“教师梦”,扬帆起航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7日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分享到:0

 

采访李钟玉是周二的晚上,她如约而至。据之前对她的了解,她是一个能说会道、善意活泼的女孩。没错,跟她聊天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她用那灵动的声音,温柔的举止正将精彩故事娓娓道来。

    

    她曾经在玉林电视台、玉林广播电台实习过,吸取了不少经验,但在这一次实习期间,虽有过经验但仍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来是实习单位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工作上要求非常严格,二来是工作任务重,一条新闻的采、写、编全部都要由自己独立完成。但是面对忙碌的工作,李钟玉坦言她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

 

 

 

她告诉记者:“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很“幸运”,遇上了好朋友的推荐,并且我的实习条件都符合要求。但这之前做了很长时间的考虑,因为压力很大,自己信心不足。”

 

初次挑大梁,用自信赢赞扬

    刚上大一,李钟玉是班里的团支书,是学院活动中的积极分子。由于在主持、演讲、朗诵等方面表现突出,被学院老师挖掘,担任了多场晚会、比赛的主持人。

 

说到这,不得不提的是她的一位学长——余天庆。“担当舞台的‘主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没有天庆学长的关心和指导,我想我只是这个舞台的‘过客’,是他首先肯定了我,给了我自信,跟他搭档,有种很安心的感觉。”她说。

 

令李钟玉最难忘的经历是,她大二时主持新闻传播学院举办舞台剧,搭档是比自己小一届的学弟学妹和一名同班同学,但他们都比较少经验。当舞台剧在进入颁奖环节时,节目的分数迟迟未出。“当时压力真的很大,手一直在抖,以前出差错时还有学长帮圆场,那场轮到自己当‘主力军’,对当时的我无疑是一场艰难的考验。”

 

担当‘主力军’的李钟玉想与搭档‘扯话题’,但双方配合得不够默契,导致话题陷入尴尬,她只好另想其法来救场了。她邀请了评委老师进行点评,(节目中未安排该项)点评结束之后,令她更加意想不到的是,节目的分数竟然统计错误。为了拖延时间,无奈之下只好搬上最后一招——采访晚会各班节目的负责人。

 

采访顺利结束,分数上来了。但再一次让她捏冷汗的是,竟然没有安排颁奖领导的名单。“我当时真的慌了,脑袋似乎一片空白。”带着沉着与冷静,她只能依照奖项的名次以及领导职位的高低来做出判断,其余特殊奖项便由嘉宾和评委老师进行颁奖。回忆起这场“一波三折”的晚会,至今仍令李钟玉心有余悸。

 

熟能生巧,主持功力更上一层

    大二时,她几乎每周都会挤出一到两天的时间跟学长学姐们一起上课,把大三才开的播音课程提前修完了。经常早上六点便起床到学校的物理楼前练声,日复一日地坚持着。由于身体素质较差,为了能早起,晚上十点多钟睡觉已经成了习惯。

 

生活中的李钟玉也是个很爱美的女孩。“穿着美美的裙子,或许给了我不少舞台自信。”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说到这,她提起了自己的闺蜜莫婷婷,这时,她说话的声音压低了:“这个女孩用相机记录下了我每场主持的精彩瞬间,直到现在都没落下过,因此别人喜欢称她为我的‘助理’。

     

    在学长一再的推荐下,加入广播站是李钟玉在大二的时候,大三时便担任了广播站副站长一职。有同学这样评价她:李钟玉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人,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她稳健的台风、活泼的语言,灵活的主持方式,总是能将晚会带入一种佳境,而且形成了个人主持风格……

 

    与她搭档的广播站站员向记者爆料:“李钟玉在做节目的时候几乎脱稿,但都能游刃有余地‘说一通’。”“嗯,我不喜欢带稿,熟能生巧吧,在抓主题和重点的前提下自由发挥。”她自信地笑了。

 

毕业在即,将要告别师院主持生涯的她,还有一个小愿望——能够再次与昔日的好搭档——宋洋,在师院的舞台上献上一场谢幕“盛宴”。

 

 

搭“幸运”之船,扬“实力”之帆

    几经在舞台上的磨练,大二时,她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水平就达到了一乙,这成了她寻找实习单位的一块“敲门砖”。大二、大三的暑假期间,当其他同学都在讨论假期的旅行事宜时,她决定去寻找实习单位。在朋友的帮助和推荐下,李钟玉分别在玉林广播电台、玉林电视台担任实习播音员、记者。

 

“能够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一个原因我很幸运,刚好遇上朋友的推荐,因为他们单位的一名同事被调走,第二个是我的能力能得到他们的肯定。”李钟玉说。

 

当被记者问到是否毕业之后有会继续留在该单位工作,她坚决摇头:“不可能,他们最低的门槛是必须有研究生的文凭,我还达不到他们最低要求。”“那你有考研的打算吗?”记者问。她笑了笑,坦言:“我最理想的职业是当一名小学教师,至于考研,估计是在我工作以后吧。”

 

在电台实习的工作中,她的工作与其他同事一样,采访、写稿、编稿。更多时间都用在外出采访,几乎每条新闻都是自己出去独立完成。有一次外出采访,用了长达八个小时的车程,到采访地时自己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但采访还是得继续。“以前只要一坐上车便会晕车,但现在都已经逐渐适应了。”她笑了笑。

 

一整条新闻的采写、编辑都要独立完成,对于实习生无疑是一个专业性的挑战。她实习期的前四个月发稿达到100多篇,她说:“能够得到同事们的肯定,能够听到他们说交代任务给我很放心,我真的很欣慰,或许自己的舟车劳顿,熬夜赶稿都不值一提。”

 

    除了采访,其余的工作则是编稿发稿过来的很多都是各市县台里的老记者,写的稿子自然有一定的水平,但由于版面和电台言简意赅的要求,每次都需要把稿子删掉一半以上,作为一名实习生,有时候她很难下手。但李钟玉尽力以一名合格的记者来要求自己,从央广平台来看稿子。地方台往往会突出市领导,这个要删;广播稿要口语化,空话要删;臃肿的文字可以用简单的来代替,还是要删。就这样在“删啊删的编辑中,我找到一些写广播稿的感觉。”她看着记者说道。

 

 实习的第二个礼拜她开始跟记者跑新闻。当天宾阳隧道塌方,他们接到通知后立马出发。一到现场,台里的一名记者立刻拿出笔记本电脑和采访机,一方面向现场的新闻发言人拿最新的材料一方面把现场的情况向总台汇报,确认连线总台的时间。由于现场正在紧急抢险,她们没有办法进入到隧道塌方的地方,只能在指挥中心等待结果。当天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断有好消息传出来,已经和里面取得联系了,能将流质通过管道输送进去里面的人也作出了已经吃饱的回应。整个抢险还需要一段时间,为了不影响进程,指挥中心安排媒体先回去,一切等候通知。“第一次到突发事件的现场,第一次感受人在与时间赛跑与老天赛跑,第一次发现一墙之隔的另一拨人却在生与死的边缘。”她感慨道。

 

“回去的路上心情很是复杂的,一方面担心这些被困着的人,一方面也在感叹记者的辛苦。一天下来几个人都是粒米未尽,去现场的路既颠簸又弯曲,非常辛苦。”台里的记者还向她说道,干媒体这行有很多意想不到,到时候吃不上饭已经是最小的事情。

 

 实习还有好一段时日才结束,对于目前的实习生活,她这样总结:勤快、勤奋,多跑多谢多提问总会有进步。虽然以后不一定或者说不打算从事媒体这一行业,但至少现在体会过记者的酸甜苦辣,也算是没有遗憾了。她还告诉记者:“平日在新闻低潮期的时候会很无聊的呆在办公室,这个时候往往就要耐得住寂寞,韬光养晦,看书、看报来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

 

 虽然她现在是在实习,但她对实习的看法却有点与众不同,“我不建议学弟学妹们提早进行实习,专业的基础知识很重要,尤其在真正实习的时候就更显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了。”对于很多人都抱怨去实习就像去打杂的说法,她却有不同的见解,她说:“我甘心去打杂,因为这是别人提供的一个平台,即使是在打杂,也会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

 

“教师梦”首选,“新闻梦”次之

    一个在主持方面颇有成就的人,她的理想并不是当一个主持人。“相对而言,小学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才是我最理想的择业目标,而父母也一直希望我从事于教师行业。其次是从事一切与文字有关的编辑工作,最后才是当播音员,因为媒体工作非常辛苦,而且竞争激烈,平台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不够。”她如是说。这么特立独行的理想追求却是她真正的心声。在外人看来,或许会觉得李钟玉是一个高傲的人,但是在采访中却发现她是一个看似高傲其实自卑和有原则的人。说到有原则,对别人给她的褒贬不一的评价,她很坦然接受,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你无法改变什么,只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因别人而改变自己就好。”

 

虽然大二时已经通过教师资格证的笔试考核,但接下来的面试、试讲等更加关键,忙碌中她正对其着手准备。喜欢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李钟玉还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热爱运动的她忠于“羽毛球”、“瑜伽”,她还告诉记者,自己正在正在坚持练习瑜伽,希望在修身养性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或许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她在舞台上绽放的光芒,殊不知背后那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十分精彩。祝福她航行在 “教师梦”的旅途上,一帆风顺!

 

后记: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李钟玉更胜人一筹的语言组织能力,她总能将故事的每个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记者:黄秋茹  蓝莹莹)

 

编辑:赵佳善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