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学院活动 > 三下乡 > 正文

【2023暑期三下乡】我是乡村“调研”人专题报道-——数据为桨,策略为舵,用科研精准助力乡村发展前行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0日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图文/谢雅琳 浏览量:
分享到:0


7月13至14日,由本硕学生联合组建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金话筒”团队调研组深入包括合山村在内的六个自然村开展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采取问卷、访谈、采访等形式,重点聚焦“村干”“村民”“教师”三类调研群体,旨在了解当地儿童、中青年和老年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以及数字媒体在当地的应用范围、赋能程度,并形成调研报告,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数字媒体赋能乡村振兴行动提供有效的调研数据,为制定针对农村地区实际的普通话推广方案、探索数字媒体进村入户实践路径提供有力支撑。

走访“村干”,聚焦管理

村干部是乡村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因此,调研组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合山村村委办公室,面向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驻村干部等人员开展访谈。本次访谈有两个内容,一是向村干部了解合山村推广普通话的情况及普及率,二是系统了解合山村数字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现有路径。调研组向村干部了解到,合山村目前并没有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推普政策,村干部对此也是一知半解,基本是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在实施。驻村第一书记胡少飞表示:“由于村里老一辈的人都不太说普通话,只有少部分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会与家里的小朋友交流时会使用普通话,所以造成当地使用普通话的人员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当地民众与外来人员的交流,因此推广普通话工作很有必要。”

另一方面,了解到合山村的数字媒体在乡村振兴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字办公、纸质存档与基层传播智能化、个人通讯智能化。当前,村委很多工作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完成,但部分重要工作文件依旧需要以纸质文件处理。在各村屯都配备了由政府及相关部门等管控的大喇叭,能及时向村民发布通知消息。除去老人,村里大部分人平时也会通过智能手机接收村委会下发的各类信息。

(调研组与村干部合影)

(村委会办公室访谈)


走近“村民”,聚焦生活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是合山村村民的淳朴与勤劳,才造就了这连片的稻田。调研组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采取线上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村屯不同年龄层面的人群对普通话使用的认知和使用程度进行调研。此外,还对村民们使用数字媒体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形成调研日志。

调研组的调研活动受到村民们了大力支持。村里最大的“壹号”超市的老板娘表示,超市里设置有“多多买菜”自提点,村民们会在手机下单蔬菜瓜果、日常用品等。这种当天下单、次日自提的线上购物方式深受村民的喜爱。但村民们对数字媒体应用对比较局限,主要还是满足日常交流、购物及娱乐需求,而通过媒体渠道主动获取政策信息、学习等比较少,这一现象引起了调研组的关注。

(对农户进行调研)

(与调研对象合影)

(调研组成员与超市老板了解情况)


走入“教师”,聚焦教育

合山村委小学有着百年建校史,关注教育、注重人才培养一直是历来的传统。调研组就小学普通话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等问题对合山村委小学的老师们开展访谈。其中有着十四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刘老师谈到,目前村级学校的学生们在普通话使用方面整体情况并不是很好,由于平时使用本地话比较多,就产生了孩子们在语言表达、写作阅读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

关于数字媒体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刘老师认为,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成效。例如,教室里多功能电子白板使老师们的授课效率得到了提高;手机家校群的建立推动了老师与家长们的沟通交流,增进了家校合作。同时对于学生们而言,数字媒体为他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通道,学生们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获取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但由于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地务工,家中老人不会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因此就存在了不良思想对未成年人侵蚀的风险,虽然学校也采取了不准带手机到学校等管理要求,但并不能解决根源性问题。

(与刘老师开展访谈)


金话筒团队是合山村迎来的第一支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为了助力合山村发展,调研组将会在深入开展基线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合山村在普通话推广和数字媒体赋能乡村振兴上目前存在的痛点,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积极为基层工作献言献策。

(调研组田间合影)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