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新闻与传播学院于五综410教室开展“周边传播:价值与技巧”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北京大学陆地教授担任主讲,学院院长梁颖涛主持讲座,学院部分教师及全体2025级研究生到场参加。
讲座伊始,梁颖涛院长详细介绍了陆地教授的学术背景与研究领域,并代表学院对陆地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陆地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涵盖周边传播理论与运用、媒介产业研究、媒介政策与法规等领域。他于2013年提出的周边传播理论,分别入选“中国新闻传播学四大原创概念/理论”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原创理论”。
讲座中,陆地教授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前周边传播面临的困境,强调周边传播应遵循“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他指出,周边传播的本质与进化论思想相契合,其核心理念可概括为“求真、向善、择优、趋同”,基本规律为“近则易似、似则易通、通则易同”。
围绕周边传播的实践路径,陆地教授系统阐述了在跨文化语境下,如何精准定位受众、科学选择传播渠道、精心设计传播内容,从而有效提升信息在周边区域社会、受众的接受度与认同感。他提出,周边传播是“各为中心、互为周边”的传播形态,具有空间、关系、时间及利害关系的渐进性特征。结合丰富的实践案例,陆地教授进一步分析了传播策略对受众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传播效果评估的多元维度与科学方法。
在互动交流环节,陆地教授与在场师生展开深入探讨,耐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他鼓励同学们注重周边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专业学习与国家战略紧密衔接,为推动跨文化传播与区域合作贡献青春力量。
讲座最后,梁颖涛院长作总结发言。他对陆地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再次感谢,并鼓励同学们持续关注周边传播相关前沿议题,不断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
本次讲座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发,有效拓宽了同学们在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周边传播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的理解。

(陆地教授正在进行讲座)

(同学正在提问)

(讲座现场)
一审:兰浩玮
二审:黄敏
终审:聂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