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鸿业,广西南宁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任多家学术期刊青年编委。
一、主要研究领域
媒介与社会发展,媒介与乡村振兴,意识形态传播。
二、主要研究成果
(一)著作(独著)
1.人机交互视角下算法新闻的价值观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
2.社交媒体语境下的青年价值观衍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年
(二)独作和第一作者论文:CSSCI(含扩展版),AMI核心,北大核心(按发表时间排序)
1. 网红之谜:城市形象传播视角下微博旅游议题的情绪感染,新闻与传播评论,2025(6)
2. 短视频赋能乡村振兴的情感传播路径分析,当代电视,2025(10)
3. “直播讲政策”:青年村干部的媒介实践与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路,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5(2)
4.少数民族返乡创业青年的乡土文化认同与短视频自我呈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
5.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网络社群的信息生态机制分析——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
6.乡村旅游短视频的数字化生存与突围路径,青年记者,2023(6)
7.基于扎根理论的网络政治参与效能分析,青年记者,2021(4)
8.智能传播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和价值观认同,青年记者,2020(8)
9.智能媒体:价值观传播的新阵地,青年记者,2019(20)
10.“媒介即意识”:人工智能+媒体的媒介环境学理论想象,编辑之友,2019(5)
11.社交媒体语境下高校媒介事件舆情应对,青年记者,2018(5)
12.跨文化传播的价值观选择,传媒,2018(2)
13.广西主流新媒体对“中国—东盟”合作报道的分析,传媒,2017(10)
14.基于新媒体社交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青年记者,2017(11)
15.社交媒体对青年价值观的解构与重构——以网络话语抗争为视角,当代传播,2017(2)
16.社交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调适,传媒,2016(21)
17.基于新兴媒体使用的大学生社交行为调查,传媒,2016(18)
18.传统媒体的社交化数字出版,青年记者,2016(23)
19.美国情景喜剧的文化价值观传播框架分析,当代电视,2016(8)
20.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民间抗争性话语传播机制,新闻界,2016(17)
21.社交媒体抗争性话语的生产与变迁——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解框架,当代传播,2016(3)
22.西部少数民族曲艺文化传播的调查研究,新闻界,2015(23)
23.国际传播视角下的社交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新闻知识,2015(9)
24.情景喜剧在社交媒体的集体记忆,新闻知识,2015(8)
25.“舆情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青年记者,2015(9)
26.论网络亚文化的“反智”传播现象,传媒,2015(4)
27.“增值”视角的期刊APP使用效果分析——基于用户体验的调查,青年记者,2014(20)
28.跨区域突发事件背景下的信息传播“失衡”——“广西贺江水体污染事件”的考察,新闻知识,2014(6)
29.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效用“鸿沟”——基于新浪实名微博的统计分析,新闻知识,2014(4)
30.学术期刊的舆论导向观照,出版广角,2014(6)
31.微传播环境下突发事件报道的叙事伦理——以“贺江水体污染事件”为例,青年记者,2014(5)
32.媒体在新闻价值判断中的阶层观念——以“甬温动车追尾事故”和“京珠高速客车起火”报道为例,新闻知识,2013(11)
(三)主要项目(部省级以上)
科研项目:
1.中国—东盟陆地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网络社群生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研究
2.人机交互视角下算法新闻的价值观传播偏向与纠偏研究
3.生产、变迁、重构:社交媒体的抗争性话语与青年群体价值观衍变研究
4.网络社群情绪感染与媒介信任建设研究
5.融媒体技术生态下广西民族文化传播创新研究
教研项目:
1.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三、科研获奖荣誉
1.2018年论文《社交媒体对青年价值观的解构与重构——以网络话语抗争为视角》获得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单独作者。
四、主讲课程
本科:专业新闻报道,新闻评论。
研究生: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经典新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