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本科审核评估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应知应会手册 (基础篇)——第二部分 热词解读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分享到:0


1.“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推动高校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20〕8号),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教政法厅〔2021〕1号)。

2.“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是我党的重大政治宣示,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立德树人”,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三全育人”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要巩固优势、扩大影响,更要破立并举、善于创新。通过综合改革,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4.“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学生中心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产出导向理念(成果导向)—OBE。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持续改进理念。强调专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能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用于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5.“以本为本”

“以本为本”是指大学应以本科教育为根本的大学之道时代内涵。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召开,全面部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国本科高校在校生、毕业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是8:1,大学为社会提供的毕业生中87%是本科生,“以本为本”彰显了大学之道的时代内涵。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颁布,高校“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有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

6.“四个回归”

“四个回归”是指教育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要求。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一是回归常识。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二是回归本分。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

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三是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

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回归梦想。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7.“三个不合格”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8.“八个首先”

高校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出台有效措施,做到“八个首先”:① 领导注意力首先在本科聚焦;②教师精力首先在本科集中;③学校资源首先在本科配置;④教学条件首先在本科使用;⑤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首先在本科创新;⑥ 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首先在本科显现;⑦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首先在本科实践;⑧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在本科确立。

9.“五个度”

即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的达成情况。

10.“五育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的培养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同向同行,同心同力,同频共振,是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必由路径。

11.“四有”好老师

“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出自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 “四有”好老师。2014年底,北师大发起“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2018年9月,“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颁奖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12.四个“引路人”

四个“引路人”是指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出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所提出的目标。

13.“四为服务”

“四为服务”是指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宗旨,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是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四个自信”的试金石。出自2016年12月7 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准确定位“德” 的实践标准、把握住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深刻理解高校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14.“六新”——新判断、新表述、新要求、新措施、新加强、新应对

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体现在“六新”:新判断、新表述、新要求、新措施、新加强、新应对。“新判断”可以总结为“两个事关”“三个决定”“两个大计”“九个坚持”,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教育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接班人、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育队伍作为基础工作。

“新表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劳” 纳入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二是把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作为教育的总体要求;三是明确了新时代学生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提出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六个下功夫”。

“新要求”是对教育提出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新要求,对教师提出了“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的新要求;对书记校长提出了“视办好学校为天大事业的使命感”的新要求。

“新措施”着眼于我国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激发学校教育事业的生机活力、提升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等。

“新加强”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工作专业性强、规律性强,教育部门的干部要加强钻研教育,认真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单纯一条线,不能跟专业教育搞成两张皮,要加强嵌入式、融入式、渗透式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跟专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新应对”要直面“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双重压力,“培养亿万有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双重任务,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国家的创造力”的理念,高校要担当起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人文精神的高地,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按照教育部党组的部署,把握好 “新、高、实”,做到“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开展好传达行动、宣讲行动、培训行动、研讨行动、调研行动,健全问题清单、课题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

15.“一个战略性意见和一组领跑计划”

“一个战略性意见”即《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等教育40条”。要落实好这个文件,高校应从做好“八个一”着手,即:

落实一个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一个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突出一个基础地位,本科教育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地位,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强化一个基本抓手,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

打造一支育人队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

完善一套协同机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强化科教协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下好一步“先手棋”,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培育一流质量文化,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首要指标,使之成为大学精神的核心;

“一组领跑计划”即“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以“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为目标,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全面服务于竞争力中国、健康中国、幸福中国、法治中国、形象中国、教育中国、科学中国建设,这是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施工方案。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