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学位点概况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教育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1997年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经过10多年发展,积累了比较丰富办学经验,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闻传播学院的新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6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是广西第二个新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位授予权、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予权,并制定2019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修订2019年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10月25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的“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名单,我院新闻传播学科排名第60名,进入排行榜前50%,继2019年首次入选后再次入选。
(二)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1)学习、掌握与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热爱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才兼备,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国情和广西区情,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2)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新闻研究工作或新闻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具备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具有判断新闻价值、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的能力等多样性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写、新闻编辑、影视新闻节目制作、媒介经营管理等新闻实践业务,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能从事新闻采编制作、媒介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2、学位标准:
(1)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一般为3年,但最长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鼓励和允许学习优秀者提前半年毕业,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是各方面表现优秀者,应提前一年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所在学院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审批。
(2)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所有专业要求至少修满36学分(包括公共课、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其他必修环节的学分)。课程安排原则上在一年内修完,不超过第三个学期,第四学期不再安排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课除外)。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还需补修课程。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和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学位论文答辩成绩≥60分,通过毕业答辩,方可申请准予毕业;学位论文答辩成绩≥70分,通过学位答辩,方可申请授予学位。学位论文的写作、监控和答辩,执行学校相关规定。
(三)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设置计算传播学、新闻传播史、东盟国际传播、广告与品牌传播、民族文化传播五个研究方向,结合区域教学特色和学科前沿。
(四)研究生招生、毕业和就业基本情况
2021年招收入校新生20人,均为全日制学生和普通招考学生,通过加大招生宣传、为考生提供优质服务、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源基地等方式,本年度生源质量较以往有明显提升。
按要求开展研究生教学工作。2021年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工作顺利完成;15名硕士生毕业答辩圆满完成并获得硕士学位;2021年研究生复试和录取工作完成。2021级研究生举办迎新晚会,为学生营造愉快学习氛围。完成了专业实习实施方案修订和学业奖学金评选细则完善。2020级专硕、2019级学硕完成专业实践实习任务。
截止2021年8月30日,我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2.28%。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2018级毕业生开展就业推荐书制作等专题培训指导,完成了全体毕业生就业意向调研,主动走访南宁、贵港、玉林、梧州等地就业市场,同时邀请骨干校友回校交流,积极主动推荐学生就业。
(五)师资队伍
学位授权点导师队伍的选聘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南宁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学术型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审核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和硕士生指导教师申报条件量化指标执行。组织院外及校外专家积极申报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上半年有17位教师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我院陈洪波博士任职中国新闻史学会广告与传媒发展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上海大学)委员,我院教师进一步深度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和行业组织。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本学位点落实上级重要工作。一是加强师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充分利用好各种学习形式,大力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时组织学习习近平在建党百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视察广西重要讲话、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等内容,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党支部学习和团支部青年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抓实抓牢立德树人工作。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学习。各支部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教育学习分享,每周开展一次读书分享会。三是加强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培训,组织16名教职工参加“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化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暨深入学习百年党史筑牢思想根基”系列专题网络培训。定期组织职工例会和各类型的政治学习活动,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
与此同时,本学位点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按照要求组织各党支部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按进度开展读书班。组织各党支部举办红色戏剧展演,全体党员参加节目制作,充分展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广大党员表示活动形式新颖,感人至深,很受教育。活动得到了学习强国、新华网、光明网、广西云的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认真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全年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6次。突出将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系列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自治区、教育工委和学校党委的重要文件,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全面学、贯通学、深入学,把领导班子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学院领导下基层宣讲。一年来,学院领导深入基层单位完成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视察广西讲话精神的宣讲。
(二)以巡察整改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本学位点,扎实落实巡察整改。一是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制度化和规范性。二是及时更新修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并下发了《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超级易班班级”、“易班之星”评选办法(试行)》等文件。
与此同时,本学位点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学院实际,开展师生书画展、红色话剧展演等活动,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加强师生党员理论学习。组织开展党史理论宣讲比赛、党史主题团课学习、建党一百周年“五四”青年座谈会、2021级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和组织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等重要活动。
此外,本学位点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组织材料管理,加强对基层党支部工作指引,不断提升各党支部支委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邀请学院党委成员为预备党员培训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院上党课。截止2021年7月,我院共发展学生党员82名,顺利完成了上半年学生党员发展计划。2021年下半年,按照学院党委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党员发展工作,拟完成发展学生党员78名。2021年6月顺利召开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届团员代表大会暨学生代表大会,完成了新一届团学组织改选。11月分别启动了学院基层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培训班、“青马”工程培训班。
(三)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本学位点定期分析研判。召开意识形态形势专题分析研判会2次,
对每个学期面临的意识形态形势和风险点进行分析研判,严格阵地管理,认真做好讲座、报告会的审核、报备工作。对学院的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网络电视台、官方微博都落实了专人管理,学院领导审核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定期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例会,全年在学校官网、学院网站、微博、微信发表新闻稿件几百篇,有力地宣传了学院工作。学院的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在广西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得到报道。在“党建+科研”党支部建设方面,支部努力培育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党员,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政治引领凝心铸魂。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成效
本学位点根据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统一要求,设置相关专业学位课程、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各环节,目前均已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实际过程中落实。
(一)教学和实践工作
本学位点按要求开展研究生教学工作。2021年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工作顺利完成;15名硕士生毕业答辩圆满完成并获得硕士学位;2021年研究生复试和录取工作完成。2021级研究生举办迎新晚会,为学生营造愉快学习氛围。完成了专业实习实施方案修订和学业奖学金评选细则完善。2020级专硕、2019级学硕完成专业实践实习任务。
同时,本年度学院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一方面,举办“峥嵘岁月再回首,继往开来谱新篇”第三届师生书画展,师生围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走过的光辉历程和贡献进行创作,让广大师生在文化创作中加强党史知识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暑假期间,学院师生深入罗城开展“三下乡”活动,挖掘罗城仫佬族非遗文化,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做贡献。本学位点多项课程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一方面各研究生党支部共同参与协作举办以沉浸式体验为主要手法的题为“回顾百年党史,不忘奋斗初心”的红色话剧展演活动,精彩呈现了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的典型故事。二是暑假组织师生“重走来时艰苦路,筑梦今日新征程”参观延安新闻纪念馆,感受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更好指引年轻一辈的新闻学子筑牢新闻信念之基,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三是举办“讲讲家乡的英雄”讲故事比赛。
本学位点教育成果进一步与社会接轨。学院党委书记陈洪波教授应自治区党委讲师团的委派,到柳州、玉林做政策宣讲2场。为南宁市宣传文化基层干部素养能力提升班、2021全区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班授课。此外11月,学院承办南宁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分享会,收获好评。
在教学成果和国家级赛事获奖方面,徐健,周飞伶等教师完成的《新文科背景下民族地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刘雯博士作品《新闻话语的社交液化——以类型化短视频Vlog为例》获评2021年广西新闻奖业务研究类二等奖;陈洪波博士获评2021年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此外,本年度学院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1项、广西赛区选拔赛中获2金2银1铜,国家级奖项成果较以往更进一步。
此外,在平台建设上,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进一步抓实。部校共建课题研究、精品课程、实践教育活动等获批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进展顺利。通过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检查。聘请贵港宣传部副部长全卓南做我院硕导,和贵港日报社互动密切。派出18名学生到贵港、梧州实习。已派4批次,50余人,赴贵港日报、梧州市长洲区融媒体中心实习,用人单位反馈良好。此外,本学位点承办了2021年梧州市宣传文化干部能力提升暨增强“四力”培训班,来自梧州新闻媒体单位的6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此外,与贵港日报社融媒体创建大学生工作室,组建工作室团队,参与贵港日报社网络新媒体内容策划、录制、剪辑、后期特效、主持人配音或出镜、新闻直播活动、网站设计开发、线上线下活动宣传、海报设计制作等等。
(二)科研工作
在学术活动上,5月,学院举行“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史暨第三届中国周边传播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广西广播电视台和京、沪等区内外的学者、媒体人、企业家代表40多人齐聚绿城南宁,共话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史,共商中国周边传播大计良策。此外举办“‘导师有约’学术沙龙”“学术大讲堂”系列讲座,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邀请10位专家到校做讲座,以提升师生科研水平。组织研究生参加“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等各级各类学术讲座30多场。组织研究生外出到媒体、边境调研锻炼,开展“计算传播学工作坊”小组学习。
在科研发表上,导师和多位研究生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4篇,在新闻传播学高水平期刊的发表取得一定突破。其中,杨美元和徐健博士在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拓展版期刊《新闻爱好者》上共同发表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转”与“化”》;刘雯和徐健博士在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拓展版期刊《新闻爱好者》上共同发表论文《新闻话语的社交液化——以类型化短视频Vlog为例》,在高水平期刊论文发表论文的成效显现。
在课题申报上,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申报国家社科、自治区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其中21名教师申报国家社科,4名教师申报自治区社科,1名教师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积极性很高。邀请专家对拟申报国家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老师进行辅导。徐健教授的《基于广电大数据的用户流失预警与处理系统研究与设计》项目获批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20年第二批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重点项目立项,这是我院首次获批“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本年度获批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高职重点项目1项、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1项、协同育人项目1项,努力和各专家沟通新闻学专业的建设。
2021年,徐健博士主办教材专著《计算传播学与网络爬虫》,详细介绍了计算传播学与网络爬虫技术的应用,介绍了计算传播学与网络爬虫的概念、发展与应用。
(三)“党建+科研”工作
1、始终围绕提高党员素质抓党建,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从支部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支部努力培育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党员。
一是理论学习,一年来,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教育,每月召开支委会,商讨支部党员发展和工作计划;每月举行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带领党员观看影片、外出学习等方式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其中在十一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中,支部成员和校组织部党支部进行共建,一同前往《红色传奇》沉浸式体验中心,进行实地党史学习教育,让成员以角色代入的方式真实体验革命场景,在满足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意识;同时支部按时按要求进行相关文件和报告的学习,一年来,共学习上级文件精神9次,开展读书班学习24次,支部成员都积极主动学习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支部着力提倡成员通过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党史和相关理论学习,支部成员认真践行,表现突出,在学院学习强国分数评选活动中,支部张聪和方炼同志分别荣获“学习标兵”和“成长之星”的荣誉称号;为提升党建工作业务水平,支部支委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培训班,认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努力提升支部党建工作质量。
二是实地调研和实践,一年间,支部成员曾去往宁明县桐棉镇琴清村走访老党员,听老党员老英雄讲革命故事,并制作边境党员干部防疫宣传纪录片。在琴清村的琴清小学,支部还为小学生送去了图书、文具等物资,为小朋友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希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自支部成立以来,支部成员已经连续两年前往琴清小学送温暖,未来,支部成员还将继续去往更多的边境小学,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此外,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学院举办的红色戏剧文化节中,支部成员全体参与,出演戏剧《秀美人生》,支部成员多次集中讨论打磨剧本,认真排练,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活动在得到媒体广泛报道的同时,成员也在角色的体验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党史中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始终围绕支部特色抓党建,力求党建科研深度融合
支部始终坚持实行以党支部为依托融合科研团队与双创团队的“1+2”共建模式,把党组织的管理和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科研的日常当中。
一是以党建旗帜为引领,激发成员科研热情。支部成员以课题为依托,多次进行外出调研活动。10月,支部前往忻城调研壮族非遗,11月,支部前往宁明,调研跨国婚姻、边境爱国教育、健康传播、边境农民新媒体使用情况等课题,并为琴清村实施千村飞乡村振兴规划项目,成员积极入户收集信息,做好记录,目前相关调研报告和论文正在积极撰写中。
二是以双创教育为引领,用党建助力乡村振兴。为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倡导,支部的青年大学生们多次前往边境民族地区的乡村进行大型公益直播活动,帮助农户们掌握互联网使用技能,利用网络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农产品,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依托支部双创的工作成果,支部团队在今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的评比中获得了金奖和铜奖的好成绩。
本党支部创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处理好党建和学习科研的关系,把党组织的管理和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科研的日常当中。积极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提升党建工作亲和力。一年来,支部积极践行这一方针,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不断挖掘党建品牌特色,荣获了广西高校示范党建品牌的荣誉,是全校唯一一个获得该荣誉的学生党支部。
(四)其他学生工作
2021年,本学位点依照《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试行)》等管理制度,共颁发国家助学金累计51人次,总金额20.28万元;学业奖学金累计49人次,总金额13.7万元;国家奖学金累计2人次,总金额4万元。
四、学位授权点建设的举措
(一)建设全方位高端型的智化运行机制。
建立师资共享机制,允许不同高校的教师在虚拟环境中共同授课和合作研究,共同培养学生。同时开设师资培训课程,包括跨学科教育方法、虚拟教育技术和跨界合作技巧的培训。进一步创设虚拟合作项目环境,鼓励教师在虚拟平台上跨校、跨专业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开展研究,并分享跨学科知识和经验。此外是在虚拟共享平台上支持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在线合作培训、研究合作和课程交流引入外籍教师和国际教育资源。
(二)定位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
对媒体产业、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展开调查与研究;建立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提供资源和支持;分析和评估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设施;制定教学计划;为现有教师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开发新课程;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等。联合学界与业界专家人才,共同组织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建设适用民族地区发展、紧跟时代发展、面向东盟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与协同发展平台,打造创意、创新、创业、创作、创造、创见“六位一体”的教育生态,形成解决民族地区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共性问题的生态型教学力量。
同时制定智媒时代新闻学人才构成要素。培养学生具备多媒体内容制作、社交媒体管理、数据新闻分析等数字媒体素养;: 培养学生能够融合新闻、传媒、技术、商业等领域知识的跨学科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构筑跨院跨校跨区域跨国界的新闻学共同体。
课程区域主要设置跨学科核心课程和专业领域选修课程。前者包括新闻与传媒基础、数字媒体技术、跨文化沟通、乡村振兴研究;后者包括新闻报道与写作、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乡村媒体管理。充实线上资源库和图书馆,实现跨区互补,通过研讨不断优化课程。同时推进线上线下乡村振兴项目与实践机会。寻求与地方政府、社区的合作,开展乡村振兴项目;与新闻媒体合作,让学生在真实新闻环境中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地区社区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元宇宙、虚拟仿真等),探索多种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的教师教研模式。整合线上精品课程、学科前沿性研究成果,实现跨院跨校跨区域跨国界的教研资源共享,汇聚教研活动成果和新闻学课程群优质资源,强化产教研融合共通,推动教师间、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五、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
1、研究生的高水平期刊发表参与度较低
研究生通常在研究经验上相对较弱,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掌握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实验技能,这可能导致研究项目进展缓慢。而且研究生通常面临多重任务,包括课程、研究、教学助理工作等,因此可能难以分配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写作。一些研究生可能遇到导师指导不足或不合适的问题,导致研究方向和方法不明确,进而难以完成高质量的研究。研究生有时可能不够自信,担心他们的工作不足以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导致拖延和自我怀疑。此外,学院体制可能导致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分散性,学生需要同时承担研究和课程负担,难以专注于深入研究。学院也存在可能过于依赖数量化的评价指标的问题,如发表文章数量,而不注重研究质量和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2、学生科研合作意识不强、缺乏国际化视野。
学生科研团队合作不足和国际化视野不足是当前本学位点学科建设中的两个重要缺陷。首先,学生科研团队合作不足是因为学生往往更倾向于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缺乏充分的合作机会和意识。学生可能认为独立研究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在实际科研中,合作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合作可以促进知识的交叉传播、不同学科的融合和创新思维的碰撞,从而加速科研成果的达成。缺乏合作机会使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潜力,限制了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其次,国际化视野不足表现为学生过于局限于本国或地区的研究,缺乏对国际前沿科研的了解和参与。这可能是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较为传统,缺乏涉及国际研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学生对国际化的需求和机会了解有限。此外,学生可能面临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问题,使他们对国际会议和国际知名期刊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缺乏积极性。
2、将“党建+科研+双创”的模式持续做深细节有待探究
支部如何突破一直以来形式化的党建思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新思路新亮点?如何将这个模式做深做强做实,让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实现有机融合,而不是各一张皮各自奔忙?这里边涉及很多细节的磨合,不同工作的多维多面缝合。如何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学院科研工作和组织工作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多方面统合,目前存在制度较为粗略、对细节化、个性化问题探究不足,缺乏相应解决措施的问题。
(二)整改措施
1、学院制度体制多样化改革
学院可以通过整合课程和研究,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专注于研究工作。例如,可以设计灵活的课程,以支持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并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此外,学院可以设立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互动机制,鼓励导师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导师培训也是重要的,以提高他们在指导研究生方面的能力。同时,学院可以建立更全面的评价体系,考虑研究质量、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这可以包括对研究生参与研究项目的深度和质量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数量化的发表文章数量。学院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如研究基金、实验室设施和图书馆资源,以支持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还需要鼓励跨学科合作,使研究生能够利用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提高研究的水平。
2、加强学生科研跨学科、跨国别合作交流
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项目,例如,与数学和统计学院建立桥梁,促进不同领域的知识交流和创新合作,激发同学科研兴趣和热情。同时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团队合作,例如,鼓励合作论文的发表、合作科研项目的获得等,以提高合作积极性。导师应扮演积极的鼓励者和支持者,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团队,提供支持和指导,推动团队合作的开展。为学生科研团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施、科研经费等,以促进合作研究的顺利进行。
在拓宽国际化视野方面,学院可以积极发挥区域优势,与东盟地区国际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例如交换学生项目、双学位项目等。增加涉及国际研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国际性问题,培养国际化视野。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提供资金支持,以便他们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和合作,积累国际化学术经验。同时,引进国际导师或合作导师,使学生能够在国际视野下开展科研项目,获得更广泛的学术经验和国际化背景。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科研团队合作不足和国际化视野不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深化党建工作与科研、教学融合
制定明确的党建发展战略,将党建工作融入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战略应包括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教育培训、党风廉政建设、党组织活动等方面的规划。鼓励教师党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将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相结合。为党员提供科研项目的支持,鼓励他们在科研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科研成果的党建化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党员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性观念和道德观念。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党组织可以主动关注科研项目进展,通过党员教师的推动,鼓励科研团队在课题研究中涉及党建相关主题,如党史研究、党建理论创新等,以提高科研的党建价值。
在学院内部,建立多层次的党组织,包括学院级、科研团队级、课题组级党组织,以确保党建工作覆盖到每个科研和教学单位。开展多样化的党员教育培训,包括党性教育、法律法规培训、科研伦理教育等,以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设立与党建工作和科研工作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党员教师的党建工作与科研和教学工作相互促进。党建绩效也可以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定期党员座谈会、经验分享会等机制,促进党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共同探讨党建与科研、教学的有机融合之道。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便于党员教师与科研团队共享信息和资源的平台,以便更好地实现工作协同和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