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院通知 > 正文

2020年专硕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分享到:0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学位授权点发展情况简介

本学位点所在学科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1997年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经过10多年发展, 积累了比较丰富办学经验,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 革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闻学已成为广西师范学院重点学科。

新闻传播学科于2000年招收首届本科生,2006 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广西新闻学科中是第二个获得,2018 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2016 年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建,进入创新型办学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在广西新闻学科中首个同时拥有三个自治区级科研团队,包括以全国知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学者尹韵公为首席专家的“大数据与面向东盟对外传播创新平台”广西第五批八桂学者团队,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进程中的对外传播创新团队,广西第6批“泛北部湾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特聘专家。2020年获批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新闻传播学科入选2019软科排行榜 “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2.学位授权点学位与专业方向

本学位授权点包含 1 个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点和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点,形成人才培养的全覆盖学位体系,

业生可在区内外各类媒体、企业从事信息传播、营销推广、公关传播及产业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政府机关、文化团体、事业单位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宣传、文化传播、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3.学院建设与结构

本学位点现建有报纸编排室、演播室(2个)、广播电视编 辑室、摄影摄像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室、语言录音室、计算传播学实验室、全媒体实训中心等实验室。与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建立广西“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与国际 文明互鉴研究中心(智库),与广西信息中心、数学与统计学 院成立南宁师范大学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另有中 国周边传播研究院、传媒文化研究所、广西民族文化与品牌传 播研究中心、广西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与教育中心、影视与人类学文化研究中心、舆情大数据分析平台、学校网络电视台(负责运营维护)。

现有广西高校科研合作平台 1 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1个。以上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校级研究机构为本学位点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硬件和软件支持系统,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一)培养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

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对外传播,为现代传媒行业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和广西区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区内外各类媒体、企业从事信息传播、营销推广、公关传播及产业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政府机关、文化团体、事业单位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宣传、文化传播、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具体要求为:

(1)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特别是对信息传播领域设立的业务要求,热爱祖国,服务社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新的传播科技手段,具备从事新闻与传播实践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学生需掌握坚实宽厚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熟悉中外新闻传播事业与新闻传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3)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能竭诚为国家、民族、人民效力学生当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查阅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

(4) 身心健康,并养成较好的人文修养与综合素养。学生需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成为能够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与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及新闻、宣传等部门的高级专业工作者。

2.培养方式

注重理论拓深与实践拓展,除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外,更注重解决社会与生活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课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采用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和学位论文或者毕业作品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行校内导师和业界导师的双导师制联合指导和培养,2020年我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37人每名学生均由一名校内指导老师和一名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综合业务素质高的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其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和实践计划。教学方式以专题、研讨为主,将研讨、案例分析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起来,以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聘请区内外专家及新闻与传播的业界知名人士授课。

3.培养标准

旨在培养适应现代传媒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1)应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业务素质和强烈的责任心。
(2)应掌握语言文字、采访写作、摄影摄像、计算机和外语等基本知识;了解传媒业方针、政策、法规;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等知识与方法。
(3)本专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需到各类媒体机构、公关和广告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进行不少于 6 个月的实习,并取得相关单位提供的实习合格证明。
(4)应具备获取知识、实践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协调、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5)学位论文(或毕业作品设计)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和培养硕士研究生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学位论文须与新闻与传播实践紧密结合,选题应体现学生运用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三年来我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注重发挥地域优势,立足广西本土,解决面向东盟国家传播的实际问题。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依次完成培养的必经环节,并通过考核或审核。在规定时间未完成或未通过考核的,终止其学业进程,根据情形给予肄业、结业、毕业等处理。

人才培养

1.招生选拔

该学位点根据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培养计划,将硕士学位点定位为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术,能够从事新闻传播的教学和研究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以及新闻宣传部门的高层专业人员。学位标准符合国家对硕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一致,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基本素养、学术能力和学位论文四个方面均有明确要求。

年度建设整体情况:2020 年招生情况良好,从硕士报考人数来看,生源充足,生源质量优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的调节与引导作用,使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本学位授权点每年都会安排专项招生宣传咨询活动,并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小组,线上线下结合,多措并举吸纳优秀生源报考


2.思政教育

本学位授权点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结 合国家战略实施的需要,对标《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要求,加强对学位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一支专兼型、结构合理、能力互补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实现党员活动、政治学习和教学改革的有机融合,推动思想教育和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同步开展。

3.论文质量

1)学位论文质量要求和规范。学位论文应为一篇系统完整、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原则上,学术学位研究生论文字数不少于 3 万字,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字数不少于 2 万字。论文研究选题有意义,综述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研究内容饱满、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结果可靠、研究结论可信。学术学位论文研究应具有一定创新性, 专业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实用性。 学位论文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文字正确,语言通顺,数据可靠,表述清晰,引述准确,格式严密,参考文献列举恰当,图、表、公式、单位等符合规范要求。

2)学位授予学术成果要求。学院应根据学科专业属性、定位和特色,明确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学术成果要求。专业学位制订符合专业特色的其他成果要求。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率为100%。

4.培养要求

硕士学位申请人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规定的学术成果、通过论文答辩,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同时达到下述要求者,可申请授予硕士学位:

1)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并且具有相应学术水平、实践技能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者。

2)掌握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3)考核成绩要求: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不低于7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60分。

4)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还要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不少于两门),成绩及格。

5.论文审查

论文结果的判定由论文评审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优秀(90分-100分)”“良好(75分-89分)”“一般(60分-74分)”和“不合格(<60分)”四档评价。分数按四舍五入取整数统计。论文总体评价等级为“优秀(90分-100分)”“良好(75分-89分)”“一般(60分-74分)”之一且评价意见中对该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是否同意进行论文答辩”给予肯定意见的,认定该论文能够进行答辩。如果论文的整体评估级别为不合格(60分及以下),或者在评估意见中对“是否具备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是否同意进行论文答辩”给出了明确的否定意见,则判定为不能答辩。

论文需要两个评委的审阅意见,然后才能答辩。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评审专家的审阅意见都认为是不符合条件的,那么,应当将其作为延期答辩;如果2名以上的专家中有一人认为本论文无法进行答辩,那么将提交第三名专家进行盲审,如果通过审查的专家仍然认为该文章无法继续,那就作为推迟答辩。延期答辩期限通常以一年或六个月为限。经审核后仍未获批者,学院不予受理其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通过者,经本人书面申请且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对于答辩委员会成员给出答辩成绩平均分<70分者,重新撰写、修改论文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且申请论文答辩需重新进行申请学位资格审查、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盲审、论文答辩等申请学位程序。学位申请者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决议持有异议的,可在答辩后5个工作日内向学院评定分委员会提出书面异议申诉,由学院评定分委员会就申诉问题按有关规定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学校批准。

6.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情况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性,推进了“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

2)严格教学质量评价。依据《南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督导办法》,学院组建了研究生教学督导员队伍,明确了研究生教学督导员职责和工作方式,对研究生课程质量监控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利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让研究生从教学态度、教学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五个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行成研究生教学质量制度保障机制。近两年任课教师教学评价均为优秀。

3)本院实行校内导师和业界导师的双导师制联合指导和培养。每名学生均由一名校内指导老师和一名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综合业务素质高的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其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和实践计划。本院旨在打造主流媒体导师团队,助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兼职导师李启瑞、刘波等来自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当代广西杂志社等主流媒体,均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指导。创建学界知名专家团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兼职导师尹韵公、孟建、陆地是国内的著名学者,牵头建设了中国-东盟战略传播研究基地、 中国周边传播研究院等平台,能够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国际传播研究能力。

4)实行全过程论文指导。为确保研究生论文质量,在正式答辩之前开展预答辩,增加预答辩环节,提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依据《南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由学位委员会成员为研究生对学位论文规范进行指导。

5)严抓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依据《南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的暂行办法》,加强对研究生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工作。

三、现有成果

)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

序号

活动名称

活动形式

参加人数

教育内容(限100字)

时间

1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辅导报告会

学术报告会

20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热点问题与注意事项

2020.1

2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建设

形势报告会

100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建设

2020.5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新闻传播学论文的写作技巧与学术规范

学术报告会

100

核心期刊论文的选题要领,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及发表技巧。

2020.6

4

大学生创业竞赛案例分析

形势报告会

60

大学生创业竞赛案例分析

2020.6

5

民族学+传播学跨学科思考

研讨会

100

民族学+传播学跨学科思考

2020.6

6

国际传播规律性研究报告

形势报告会

100

国际传播有特定的规律,我国对外传播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下,我国对外传播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合理吸收各国经验,提高我国对外传播的影响力。

2020.6

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新闻传播学论文的写作技巧与学术规范

学术报告会

100

核心期刊论文的选题要领,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及发表技巧。

2020.6

8

期刊论文的常见误区和学术规范

学术报告会

100

期刊论文的常见误区和学术规范

2020.7

9

硕士论文(调研论文)撰写与发表的路径和对策

研讨会

300

硕士论文(调研论文)撰写与发表的路径和对策

2020.7

9

网络空间内涵与我国网络空间建构

研讨会

100

网络空间内涵与我国网络空间建构

2020.7

10

从编辑的角度谈论文投稿

学术报告会

100

从编辑的角度谈论文投稿

2020.7

11

硕士论文(调研论文)撰写与发表的路径和对策

研讨会

100

硕士论文(调研论文)撰写与发表的路径和对策

2020.7

其他

(若表格中无法填写,可在本栏填写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情况的文字描述,限300字。

)课程与教学开展情况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授课教师

课程简介

(限100字)

授课语言

1

新闻传播理论

必修课

2

周素珍

新闻传播理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传播的类型、新闻传播的媒介、新闻传播的受众、新闻传播的效果等。

中文

2

中国新闻史

必修课

2


本课以大量的新闻史实为基础,对各个时期新闻工作的经验教训、规律、特点和成败得失进行分析评价,并且上升到理性高度去认识,从而对中国的新闻史,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中文

3

舆论学


必修课

2

林荧章


讲授有关舆论学的发展历史脉络、舆论传播理论、新闻舆论、网络舆情等知识和相关理论,增强学生对于舆论的认知和感知舆论、分析舆论的科研能力。

中文

4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

必修课

2

周素珍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一门课程,主要介绍新闻传播学的政策、法规和伦理方面的知识。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新闻传播的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中文

5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与学术

规范

必修课

3

黄鸿业

介绍新闻传播研究的具体方法,以及在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学术规范,并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

中文

6

新闻采写实训

选修课

2

林荧章

通过实战的方式,提高专硕学生的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能力。

中文

7

新闻编评实训

选修课

2

卢有泉

新闻编辑和新闻评论是新闻专业的两大实务课程,前者主要培养学生的文章选择和修改方法、技巧,后者主要培养学生的新闻评论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将来的媒体工作中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

中文

8

近现代中国新闻思想专题研究

选修课

2

徐健


本课程旨在探讨中国近现代新闻思想的演进历程,深入剖析新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将了解从晚清时期到当代中国新闻思想的变迁和发展,以及新闻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中文

9

文化人类学

选修课

2

杜晓杰

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观点流派及主要命题,涵盖性别问题、婚姻问题、族群问题、民族艺术等,为学生开展民族文化传播研究奠定基础。

中文

10

跨文化传播

选修课

2

梁颖涛

研究内容包括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人、群体、组织、国家之间交往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文化之间的意义阐释和理解,文化冲突与解决途径等。课程教学以双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培养自我和跨文化意识、理解文化差异以及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文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选修课

2

周飞伶

本课程旨在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内涵、类别、保护原则和方法,以及哲学思考。重点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和美学。

中文

12

东盟国际媒体研究

选修课

2

梁颖涛

本课程研究东盟国际媒体的发展与影响力,探讨媒体环境、传播模式和政策,培养跨文化意识与国际视野。

中文

13

数字营销论

选修课

2

陈洪波


本课程旨在介绍利用互联网、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进行的数字营销的方式和手段。 深入探讨数字营销对不同行业、各类品牌、不同的品类的冲击和影响。

中文

14

广告与品牌理论

选修课

2

陈洪波

本课程旨在旨在引导和教会学生对现代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品牌案例进行专业分析和认识。熟悉当代品牌业创作与采编工作流程、初步了解并掌握品牌策划营销方面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

中文

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教育制度中学制与成效的矛盾

研究生在学校集中授课课程也包括公共课程,因此,大量压缩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这直接造成一些本科并非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够牢固,必须要一边补基础一边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未确定研究选题打基础。一年的授课结束后,剩余的时间学生自主安排或跟导师做项目或自己积累实践经验,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相对确定的领域里深入学习并强化实践,为尽快出研究成果提供可能;但同时,这样的安排又会削弱学生在知识的广博性和多元化,甚至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历史发展都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的接触,难以达到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效果。

2.目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失衡,与课程体系不相融合

本学位点导师团队师资结构仍然是以人文学科为主,理工科 背景或者跨学科背景的导师比例太少,这对于当下媒介技术推进 下的大数据传播、智能传播、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问题的研究 就形成劣势。同时,现有课程的体系化比较差,尤其是拼盘课, 授课教师之间没有沟通,各讲各的,使课程难成体系也难以实现 导师间研究问题的融合与深化。由于师资知识结构不平衡导致的 课程开设更重专业理论和学科思维训练,科研技巧、研究方法训 练相对不足。此知识结构下,研究生研究的问题和论文选题偏重

理论研究,导致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

四、建设计划

1.进一步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完善思政教学体系。科学、合理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思想政治理论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建设1-3门课程思政专业课程,发挥学科育人示范作用;鼓励在其他专业课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积极践行五育并举,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2)完善研究生党员培养模式。健全研究生入党考察评价机制,保质保量推进研究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修订学风建设规章制度,重视对学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积极推动研究生培养学术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传承时代文化,弘扬吉师精神。

2.提高研究生业务能力水平

1)进一步加强与媒体机构合作,完善产教研融合机制。健全与企业合作的相关制度,创新合作模式,尝试将课程与传媒项目对接,通过任务驱动,使师生真正参与到项目研发、产品制作、知识服务等环节,提升学生技术转化和创新创业能力。预计两年内实现与3-5家媒体单位的深度合作。通过真题真做带动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充分发挥实践课程效能,突出结果导向,催生学生创作生产高质量作品,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加行业高水平大赛。

2)优化学位论文的类型结构。按照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严把论文质量关。论文选题紧密结合行业领域实际,学位论文类型结构涵盖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进一步丰富结构类型,及时对论文质量进行分析并加以调整。

3)建设研究生社团组织和工作室。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社会组织和团体建设,引领开展高质量、高水准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优秀社团品牌化,社团活动常态化;引导学生组建、参加传媒专业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培养依托提升学生传媒业务实践能力。

3.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力度

1)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制度。严格导师遴选,参照评估指标明确细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考核标准。未来两年增补1-2位研究生导师。加强对导师师德师风考核的权重,在制度上形成引导导师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导向,注重对教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资政建议、调研报告及编写的课程教学案例等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考核与奖励。规范研究生兼职导师的选聘、培训、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依据学校导师遴选和考核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落实学院考核实施具体方案,形成科学合理的导师遴选、培训、考核机制。

2)实现“引进来”“用得好”“走出去”三位一体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加强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校外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校外兼职导师全过程参与课程教学、实践和论文指导等培养环节,行业导师与学校教师进行联合授课。预计两年内建设校企合作型课程2-5门。积极促成部校共建校单位之间导师互聘制,促进学术交流,丰富导师指导经验。充分利用部校共建优势,鼓励导师到媒体机构挂职锻炼,提升传媒业务能力。

3)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导师团队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培养计划,重点指导副教授职称以上专业教师或导师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成果,支持教师在与传媒相关的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中担任兼职。依据研究和指导方向,建设导师团队,发挥团队作用,形成培养合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4.提升学位点服务国家需求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鼓励师生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多方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发挥智库作用,积极参与到广西文化体系构建中,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咨询;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省市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中,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