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院通知 > 正文

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陆文东到校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文/覃文茜 林芊澍 图/翁瑞 浏览量:
分享到:0

10月16日上午,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陆文东到校开展学术讲座。学校部分教师及硕士研究生代表参加此次讲座,共同探寻铜鼓文化的深厚底蕴。

讲座中,陆文东馆长以“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大观”为主题,采用图文结合、生动通俗的呈现方式,系统讲解铜鼓的起源脉络、类型划分、流传分布区域、传统使用习俗、古代装饰艺术特色、铸造工艺演变,以及广西铜鼓的独特风格与价值。他指出,铜鼓作为承载民族社会历史的“活态百科全书”,集中展现了我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的智慧结晶与非凡创造力。同时,他强调铜鼓研究需依托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力,当前在田野调查深度拓展与科学检测技术应用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相关研究方向提供了明确指引。

此外,陆文东馆长还详细介绍了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发展概况、历史沿革与文化实践成果。自2008年建馆以来,广西民族博物馆以人类学学科为支撑,精心打造壮族文化展、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展、古代铜鼓陈列展等精品展陈体系,牵头建设10座民族生态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活化馆藏资源、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场景、搭建跨平台文化传播渠道,切实推动民族文化实现“可见、可听、可感、可传”,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实践范本。

互动交流环节,陆文东馆长与在场师生围绕铜鼓文化相关问题深入探讨、坦诚交流,对师生提出的疑问逐一细致解答,现场氛围热烈融洽,充分激发了师生们的学术思考与研究热情。

最后,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飞伶对讲座进行总结。她指出,本次讲座内容翔实丰富、解读深刻透彻,具有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铜鼓文化历经数千年传承发展,已成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与精神象征,生动见证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为师生们开展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宝贵启示。

此次讲座不仅为师生搭建了接触民族文化前沿研究的优质平台,更推动了高校学术研究与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深度对接。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引导师生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为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陆文东馆长正在进行讲座)

(陆文东馆长正在与师生进行互动)

(讲座现场)



一审:兰浩玮

二审:黄敏

终审:聂卉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