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学院活动 > 实习专题 > 正文

硕士返乡养“娃娃”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分享到:0

 

三年前,一个攻读分子生物的研究生学成毕业,拿着硕士学位,不去谋职,而是回到家乡——蒙山县紧邻瑶山古修自然保护区的长坪村,“隐居”深山,静养“娃娃”(娃娃鱼)。现在,他领办起蒙山县瑶山大鲵繁育专业合作社。

 

这个人叫潘建龙,现在是合作社理事长。他所在的长坪村,九成人家都成了娃娃鱼养殖户,同时建有几个56平方米养殖池的人家比比皆是,全村农户分散养殖池约有400个,潘建龙一个人就拥有210个养殖池,总面积2000平方米

 

别小看这比不上一个小房间面积大的养殖池,里面的娃娃鱼价值绝对能与当今的高房价比上一比。

 

潘建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娃娃鱼幼苗市价400元/条,每平方米水面可养殖100条幼苗——价值就是4万元;一条幼苗养三四年可长成2.5公斤左右大的成鱼,期间共需喂食约15公斤新鲜小杂鱼,食料花费150元左右,直接成本约600元;按照目前成鱼1200元/公斤的市价,一条成鱼可售3000元,纯利2400元;以一平方米水体容纳5-10条成鱼计,这一平方米带来的纯利是1.22.4万元——折算成亩收入,做得好可达千万元。

 

长坪村现有娃娃鱼幼苗繁殖池800平方米,配套的饵料养殖池3500多平方米,看起来面积不大,其实价值不菲啊!

 

长坪村距离县城13公里,群山环绕,水质清澈,水温常年保持在325之间,是养殖娃娃鱼的好环境。当地有养殖娃娃鱼的历史,传统方法是在家挖池子养,不够科学,收效也不大。潘建龙带领养殖户从瑶山上引来山泉水,自然流入各个依地形而建的室内养殖池中,并在出水口安置网隔防止娃娃鱼流失。合作社还帮助养殖户在室内设置排风口,营造适宜娃娃鱼生长的黑暗、阴凉、通风的环境。

 

娃娃鱼对水质、水温、光线、营养等要求很高,“半路出家”的潘建龙养“娃娃”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养第一批鱼时,水流速度快了一些,娃娃鱼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冲击,一下子死了60多条。”潘建龙现在说起来仍感心疼,“饲料不干净也不行,娃娃鱼犯病超过8小时就没有救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死去。”

 

现在,鱼料卫生问题已经解决,合作社专门购置臭氧消毒机,将小杂鱼放在清水池里泡一天——行话叫“炼鱼”,再给娃娃鱼喂食。娃娃鱼养殖池底部都装有集污管,利用流水把污物排出。

 

高学历的潘建龙不仅看书学习和上网查找资料,还时常外出请教经验丰富的养殖大户,加上实践摸索,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娃娃鱼养殖技术。娃娃鱼养殖的关键是苗种繁殖,合作社聘请有经验的师傅挑选优质种苗,每道工序严格把关,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合作社繁殖幼苗1200余尾,今年预计达到4000-7000尾,为当地娃娃鱼规模化养殖提供了种苗支持。

 

潘建龙还打算将原来一层的养殖池扩建成两层、三层,扩展养殖空间,让效益优化升级。

 

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莫永玉表示,蒙山县山清水秀,发展娃娃鱼养殖环境优越,这个产业能充分利用农村空闲房屋和富余劳力,市场广阔效益可观;政府部门将全力支持,把长坪村打造成娃娃鱼专业养殖基地,逐步向周边示范推广。

扫一扫,关注微信